close

 

陳克華仇女狂言 院方緩頰:親人驟逝、看診不順引爆情緒


▲陳克華臉書不當發言引爆社會怒火,台北榮總院方緊急記者會介入關懷。(CNEWS資料照/記者陳鈞凱攝)

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

詩人亦是醫師的台北榮總一般眼科主任陳克華今(30)日在個人臉書上針對近日情殺分屍案PO出「現在的女生好像嚮往當妓女?」一文,引爆網友撻伐,抨擊其仇女、沙文主義者以及檢討被害人等,負面聲浪排山倒海,陳克華本人晚間已在臉書道歉;台北榮總也罕見大動作召開記者會強調已啟動關懷小組。

陳克華今日接連發文,先是批評門診遇到許多肖查某,「也許和最近為什麼那麼多女人被分屍有關」,又寫到「是怎樣的一個女人可以令一個男人激動失去理智到萌生殺機?」。

文章一出立刻引爆網友怒火,不但陳克華臉書湧入大量負評,更出現刪陳克華好友怒潮,連台北榮總的院長信箱也同時被灌爆,要求院方立即處理此類不當言論,逼得院方晚間7點半緊急召開記者會。

陳克華在引爆爭議之後,或許見情勢不對,4小時後自己刪文,但外界批評聲浪仍不斷,陳克華本人雖然未出面對外說明,但緊接著在晚間接近7點左右PO出道歉啟事,針對個人臉書上2篇貼文,表示3點聲明如下:

1,臉書上貼文純屬個人情緒抒壓的管道,行之已有多年。
2,此次發文文詞過於尖銳,如有傷害任何人,並非本意,在此誠意致歉。
3,此二文原貼在line群組及動態內,由朋友轉貼,造成大家不便,一併致歉。

台北榮總副院長李發耀表示,院方一向重視並推動性別平等,針對陳克華在個人臉書發表不當言論,造成社會大眾不安,院方就其個人行為深感遺憾與抱歉。

由於陳克華已主動於個人臉書發表道歉文,李發耀強調,院方已啟動員工關懷小組,希望了解陳克華個人狀況,積極處理,至於是否要懲處甚至下停診、關診、禁開刀令等,有待後續觀察,但院方一定會妥善處理。

台北榮總眼科部主任劉瑞玲則說,與陳克華本人溝通過後,了解其是因為一時情緒,才會有此不當言論,背後原因可能與近期看診不愉快經驗以及親人驟逝有關,讓他仍帶著憤怒的傷痛還未化解,今天已讓他回去安靜一下。

劉瑞玲指出,院方關懷小組會持續了解陳克華的心理狀態,不會讓議題延燒下去,她強調,院方不會大事化小,但陳克華平常對病人關心是真誠的,沒有必要因為一時的新聞事件,讓陳失去專業、為病人服務的機會,院方也鼓勵他要走過這難關,因此門診一切照常。

照片來源:記者陳鈞凱攝

【匯流筆陣】
CNEWS歡迎各界投書,來稿請寄至cnewscom2016@gmail.com,並請附上真實姓名、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。
CNEWS匯流新聞網:https://cnews.com.tw

【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】




前幾天我的手機LINE和臉書收到很多朋友轉來的訊息,大致就是最近水果盛產,大貨車把香蕉倒掉和鳳梨放水流的照片,猛一看的確頗具震撼力,這麼暴殄天物的事情怎麼能夠容忍?不過後來證實這實實在在是個假新聞,根本是國民黨相關粉專造假出來的「新聞」。

不只這樣,節目上我也遇到主持人和來賓,把前教育長吳茂昆早上離職下午當總統府有給職資政的假新聞,煞有其事的當做議題來討論。這件事很快就證明是假的,因為總統府不管資政或國策顧問早就改為無給職義工了,但一開始有人在網路上造了謠,就是有些媒體連查證都省略直接登出來,然後見獵心喜的政治人物就開始借題發揮。

媒體把網路假訊息直接當新聞刊登,政論節目把假新聞當真的來討論。這現象說明一個事實:就是現在台灣的確謊言當道,氾濫的假新聞,已經讓台灣社會增高了對立,加深了仇恨,甚至有立法委員想立法來遏止。暫且不論採用的手段合不合宜,這種假新聞像病毒一樣的散佈,台灣的確不能毫無防備。

這麼多年來,媒體和新聞的型態都有很大的轉變。過去傳統媒體的假新聞,譬如腳尾飯事件,當時電視台還找了類似臨演的人模擬演出,把虛構的情節給演出來,大費周章。但是現在不一樣,因為網路和影像技術進步,人人都是自媒體,大量造假再製的影像和錯誤訊息,可以直接透過網路傳送到民眾手機裡。以前的「眼見為憑」,現在並不適用,因為眼見的,可能都是假的。

有些假新聞的製作是出於惡意的攻擊,或許是政黨之間的政治鬥爭,也或許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利益之爭,一分真九分假,這些看似真其實是錯誤的訊息透過網路的傳播,一個傳兩個,兩個傳四個,像是病毒一樣,澄清的速度永遠趕不上病毒散播的速度。

另外還有一種情形,則是媒體在彙整一些資訊時,有時候因為專業水準不足,或者為了搶時效拚點閱,常常在未經查證的情形下就發布錯假資訊。這種狀況不但讓新聞品質更慘不忍睹,也因為透過媒體的轉發,讓一般人會覺得這是有可信度的資訊,完全無法判斷,這些資訊竟然只是不專業新聞處理下的垃圾資訊、有害訊息。

這些問題其實不是台灣獨有,現在全世界都有同樣的困擾。美國最為著名的「通俄門」,特別檢察官穆勒調查的起訴書中可以明確的發現,在川普與希拉蕊選舉時,俄國勢力透過網路,利用虛構的美國人電子信箱,寄發新聞稿給美國媒體以及發布錯誤資訊到社群網站上,試圖影響美國大選。另外還有些假新聞的動機,並非是基於政治惡鬥的出發點,而單純的只是「內容農場」在騙取點閱率,利用腦波很弱、好奇心強的讀者賺取商業利益。

記得部落格開始發達、臉書普及、社群媒體廣泛被使用的初期,很多人抱持興奮的態度,認為自媒體的發達,可以打破媒體壟斷、可以顛覆威權體制、可以深化言論自由。沒想到,才沒過了多少年,這些科技工具在被濫用的情況下,它危害民主、擾亂社會、造成反智的負面效應逐漸擴大,竟然成為全球普遍性的災難式危機。這個議題的處理,當然必須謹慎,不該為了處理而傷害了言論自由的價值;但是也絕對不應該用言論自由當成擋箭牌,假裝問題並不存在。

以前覺得,LINE上面一堆長輩圖,看得真的很煩人。但現在想想,比起更加氾濫的不實訊息每天傳來傳去,還要仔細分辨到底是真是假,長輩圖其實有著單純的美好呢!

●作者:王時齊/政治評論家

●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,不代表《NOWnews今日新聞》立場

●《今日觀點》開拓不同的視野

●《今日廣場》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,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,文章歡迎寄至public@nownews.com

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報導

南部水果滯銷 軍方鼓勵部隊動用加菜金拯救農民
名家論壇》施孝瑋/空軍絕密部隊 第12戰術偵查機隊



文章來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90%8D%E5%AE%B6%E8%AB%96%E5%A3%87-%E7%8E%8B%E6%99%82%E9%BD%8A-%E8%AC%8A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u4xdehqxtvu 的頭像
    ku4xdehqxtvu

    osvn0sogmwQp

    ku4xdehqxtv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